Appearance
书籍概览
- 书名 :《自学大全》
- 作者 :读书猴
- 出版日期 :2022
章节概览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0 我想要摆脱无知
本章主要讨论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中的关键因素。无知小子向老者请教学习的方法,但老者指出,学习方法只是提高效率的手段,真正的关键在于对学习的动机和坚持学习的态度。老者认为,人们对学习的态度和动机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就。学习方法只有在基础教育阶段或对特定技能的学习中才能发挥作用,但真正的学习能力取决于个人的决心和毅力。
通过对话,读者可以了解到,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持续的学习动力。这也是整本书的主旨之一:在学习的道路上,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是最终成功的关键。每一章的内容都强调了这一点,帮助读者认识到学习本身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整本书通过讨论学习的本质和学习的技巧,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并在实践中获得进步和成就。
序文 致所有不想放弃学习的人
本章介绍了自学者需要面对的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挑战。首先阐述了自学者的特点,他们需要自行确定学习内容、寻找学习资源、安排学习时间,并且需要不断尝试和调整学习方法。接着介绍了双系统理论,通过系统1和系统2的运作原理解释了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机制。在充分理解自己及认知机制的基础上,探讨了自我控制、动机维持、学习规划等自学者必备的能力和知识。
文章还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学习来拓展自己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作者介绍了“脚手架理论”,提出学校是如何提供认知和非认知支持的重要环境,并探讨了自学者自行搭建脚手架的重要性。最后,作者谈到了写作本书的动机和使命,希望通过本书为普通的自学者提供帮助,让他们在求知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这一章节为读者提供了自学的基础理论,帮助他们理解自学的必要性、挑战和解决方法。同时,通过对认知机制和学习理论的介绍,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的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制定学习计划和应对学习中的困难。整体而言,本章节为读者奠定了自学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的实际操作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本书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本书以“自学”的角度为切入点,旨在为自学者提供必要的方法和技巧,让他们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学习。书籍结构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篇主要介绍了自学的心理准备和非认知能力,解答了“为什么学习”这个问题。
第二篇涵盖了自学所需的外部资源和如何选择学习内容,解答了“学什么”这个问题。
第三篇介绍了多种学习方法,帮助自学者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识,解答了“如何学习”这个问题。
第四篇通过具体的自学案例,展示了如何将前面介绍的方法应用到实际学习中,涵盖了语文、英语和数学等基础学科。
每章的结构都包括对话部分和方法介绍,讲解了实施步骤、使用案例和详细解说。本书的编写顺序按照自学的流程进行,从立志自学开始,介绍选择学习内容、吸收与理解知识,直到如何有效阅读、记忆和理解资料。读者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阅读章节,也可以在自学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查阅“自学烦恼索引”获得帮助。
通过全书的层层设立,读者可以系统地学习自学的各个方面,从自学的初衷到方法的落地实施,获得全面的帮助和指导。同时,书中使用案例和对话等方式,使得抽象的概念更具体化,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整本书涵盖的内容旨在帮助读者建立健全的自学体系,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持续自我提升和成长。
第1篇 回到起点——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为自学做好准备
第1篇“回到起点 ——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主要介绍了自学的准备工作和重要性。通过夏目漱石的信件内容,强调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要像牛一样埋头前进,不要盲目焦急,要有恒心。此外,系统1的特性和外部环境对意志力的影响也被提及,以及如何利用外部环境来提升自己的自控能力。最后,强调了非认知能力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包括时间管理、学习动机等。
通过本篇内容,读者可以了解到自学者需要具备的毅力、恒心,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外部环境来增强自己的自制力。同时,也为后续章节介绍学习方法和资源奠定了基础,为读者提供全面准备,帮助他们实现更高效的自学。整篇内容通过引用历史故事和生物学现象,生动地阐述了自律、坚持和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让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这些核心概念的重要性。
第1章 先立志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1 为什么我们不会放弃学习
本章介绍了“先立志”的重要性,讲述了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强调了不放弃学习的重要性。无知小子经历了挫折,但在老者的引导下,他开始回忆起自己曾经的学习动机和坚持不懈的信念。通过回忆过去的经历,无知小子发现自己曾经被嘲笑、打击,但仍然坚持学习的原因。老者指导他思考学习的动机来源,激发潜在的内在动力和不屈的信念。这个故事强调了学习的持续性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对学习的热爱和信念。这对于读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帮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和持之以恒的重要性。这个故事也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引导读者认识到学习的深层次内涵和动力来源,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方法1 挖掘动力的源头【学习动机图】
本章介绍了挖掘学习动机的重要性,通过制作学习动机图可以帮助自学者找到学习的源头,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意志力。学习动机图的制作步骤包括找到学习动机的事情、写出事情带来的影响、对影响进行评价以及反复评价的过程。
案例中以一个与老生物学家的相遇为例,阐述了该契机对学习者的影响和评价,以及影响评价的理由。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帮助自学者认识到学习动机的重要性,找到学习动力的源头,提高坚持学习的意愿。
此外,本章还介绍了立志的重要性,指出立志并不仅仅在于确定目标的瞬间,而是在于将自己的行为和想法与志向联系起来的持续过程。强调了通过不断与志向关联来塑造自我并使自我不断成长的重要性。
通过挖掘学习动机和不断建立联系,自学者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学习动机、有效地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意志力,从而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本章与前面章节一样,强调了自学者要注重学习的起始动力,并通过分析和反思不断提升自我,为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章 确定目标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2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书写梦想
第2章《确定目标》主要讲述了如何设定目标和制订计划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对话中,无知小子想要实现远大目标却苦于失败和意志消沉,老者则向其强调了制订计划的重要性,并指出挫折是培养元认知能力的最佳养料。制订计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处境,还可以让我们更聪明、更加关注自己的行动与未来。通过对不确定因素的预测和制定详细的计划,我们可以在面对目标时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计划的可行性,以及在失败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这一章节的核心概念是:
- 制订计划是实现梦想和目标的关键,不能只停留在空想阶段。
- 挫折是提升自我认知和学习的机会,需要坚持下去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 对不确定因素进行预测和制订详细计划可以提高计划的可行性,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
这些概念构成了确定目标和制订计划的重要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在追求梦想和目标过程中需要具备的态度和技能。这也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和实践奠定了基础,确保读者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技能取得成功。
方法2 明确学习的出发点【可能的阶梯】
本章主要介绍了明确学习的出发点的方法,即通过列出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按照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找到学习的起点,并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其中提到了“可能的阶梯”方法,即从已知到未知的知识点中找到学习的落脚点;跳伞学习法,即以最终目标为起点直接学习需要的知识点;以及惰性计算学习法,即在需要时开始学习相关知识。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序和高效地达成学习目标。整体来说,本章强调了在明确学习出发点之后选择合适的学习路径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达成学习目标。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让读者更有目标性和系统性地进行学习,在自学的过程中更加高效和有效。通过本章的内容,读者可以学会如何准确定位自己的学习起点,提高学习效率,并在实际学习中更好地应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这些技巧和方法在整本书中扮演了起到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在开始学习新知识时,通过明确学习的出发点和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开展学习之旅。
方法3 自己来绘制学习的地图【学习路线图】
本章介绍了自己绘制学习的地图(学习路线图)的方法,帮助读者规划学习的过程。通过将现状和目标写在纸的两端,添加步骤连接现状和目标之间,思考多条路线并选出最理想的学习路线,不断修正学习路线,帮助读者更好地规划和执行学习计划。
通过学习路线图,读者可以俯瞰并规划自己的自学行程,确保能够清晰把握和控制学习的进程。在自学者的路线图中,学习者需要不断调整和变更学习计划,因为学习过程中会遇到新的知识和经验,自身也会发生变化。学习路线图帮助读者从学习的“入口”和“出口”出发,规划并调整学习路线,确保能够达成学习目标。
整体而言,该方法为读者提供了规划学习路线的有效工具,帮助读者在自学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计划,使学习过程更加高效和有条不紊。这也是本书中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确保学习的顺利进行。
第3章 增强学习的动机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3 先学习1分钟
这段对话突出了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强调了从行动中获得干劲的概念。老者指出,干劲不是先有了才能开始学习,而是从行动中逐步产生的。他建议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遵循“小步子”的原则,以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干劲。同时,他提到了时常回顾自己的起点和志向,以激发学习热情,防止懈怠。此外,老者还强调了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性,不要以为未来的自己会有所改变,而是要每天都保持行动和学习的态度。
这段对话展示了如何通过改变对学习的态度和目标设定方式,建立起良性的学习动机循环,从而持续保持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这些观点和方法贯穿于整个增强学习的过程中,帮助读者建立正确的学习心态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持续学习和进步。整个书籍深入探讨了增强学习的原理、方法和实践,通过一系列案例和对话,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增强学习的核心概念。每一章节都紧密相连,构建起全面深入的增强学习体系。
方法4 画一张未来的缩略图【1/100计划法】
本章介绍了“1/100计划法”这一方法,可以帮助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并逐步实现。通过将想要实现的目标数值化,设定1/100的小目标并立即开始行动,如果依然困难可以继续细分为1/1000或1/10000,从而让梦想变得更具体和实际。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将目标数量化,找到入门书或教材作为参考,将总量除以100,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小目标的数量,以逐步取得成果。
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可以学会如何将抽象的梦想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去实现。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融入现实生活,将“雄心壮志”与“实际行动”相结合,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全书框架中,这一方法为读者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技巧,有助于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现个人成长和目标达成。
方法5 拒绝拖延症【两分钟起跑法】
本章介绍了拖延症的应对方法之一——“两分钟起跑法”。这一方法通过将计时器设定为两分钟,立即开始学习,并在计时结束后停止学习,然后选择继续学习、开始学习其他内容或停止学习开始休息的方式,帮助克服拖延症。
同时,本章讨论了为什么“开始”是如此困难以及“开始”对克服拖延的重要性。仅仅开始做一点点工作就能够帮助我们逐渐克服任务的畏惧心理,正确估算任务所需时间,发现任务的意义,以及让任务从“未开始”状态转变为“未完成”状态,激发完成任务的动力。
最后,延伸阅读部分介绍了心理学家布卢玛·蔡加尼克,她对于未完成工作对记忆产生的影响(蔡加尼克效应)进行了研究,为我们更好理解任务状态转变提供了深入的知识背景。
本章内容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拖延行为的根源,学会通过简单方法克服拖延,提高任务完成效率。同时,引入心理学理论,为读者提供更广阔的认知视角。整体上,本章内容与本书的主题——提高个人效率、充分利用时间、克服拖延等相关,并使读者能够建立起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良好习惯和心态。
第4章 挤出学习的时间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4 如何做取舍
本章讨论了如何挤出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在对话中,老者指出了人们要想学习就必须要先活着的道理,同时强调了时间的有限性,以及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来进行学习。关键的取舍在于:①把握当前时间分配,②明确哪些事情是必须做的,哪些是可以放弃的,③按优先级安排时间来完成任务,以及④战胜拖延症,勇敢地开始行动。最终,老者指出了更高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在于知道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该如何做,从而提高效率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这些技能和概念有助于读者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并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合适的机会进行自我提升。这些概念贯穿全书,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系统性学习和成长的框架。
方法6 把握自己的行动,彻底消灭盲区【行动记录表】
本章介绍了如何通过行动记录表来确保自己的计划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对比,以消除盲区,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行动。通过记录自己的行动,可以帮助我们清晰了解自己每天的活动,发现时间利用的盲点和问题,进而调整和改进时间管理策略。
行动记录表的作用包括帮助我们深入认识自己的行动、认知和感情,找出行动和认知之间的差距,促使自我改变;提高自觉,注意习惯性行为,减少有害行为,增加有益行为;纠正自身行动认知偏差,实现行动改善;促进自我监测的连续性和延续性。通过记录行动的全面性,可以更全面地监测自己的行动和情绪状态,有助于调整和优化自己的生活方式。
然而,行动记录表的缺点在于需要随时记录,可能存在遗忘和记录积极性下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或工具,如习惯杠杆或时间记录App,以确保记录的持续性和准确性。从制定行动计划开始,适当修改和简化记录方式,可提高记录的便捷性和执行度,进而引导自己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本章所介绍的行动记录表方法,对于帮助读者提高自我认知、时间管理能力,并在实际行动中持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行动记录表不仅是一种时间管理工具,更是一种自我监测和改进的方法,通过实践和持续记录,读者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行动,提高自我管理和执行力。本章内容与前几章介绍的方法相互衔接和延伸,为读者打下扎实的时间管理基础,为后续更深入的能力提升打下基础。
方法7 用炼金术将时间变废为宝【净化灰色时间】
本章介绍了一种名为“灰色时间净化法”的时间管理方法,通过评估自己的时间自由度,将灰色时间用于学习,并提前做好准备,以提升时间的利用率和品质。通过记录和评估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找到灰色时间并将其利用起来,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更多事情。
本章还介绍了将数学家庞加莱提出的“孵化”理念融入到时间管理中的方法,通过在思考后转移注意力做其他事情,让大脑在潜意识中继续工作,从而更好地理解难点和触发创新思维。
最后,本章强调了在净化灰色时间时要选择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时间段,优先利用自由度高且珍贵的白色时间做准备,以最大化时间投资的效率。
整体,本章与前一章的“一心二用学习法”相结合,提出了一套时间管理方法,帮助读者更有效地规划和利用自己的时间,实现更高效的学习和工作。这些方法和理念相互衔接,构成了本书中关于时间管理和学习效率提升的整体框架。
方法8 转动番茄,让自己更集中【番茄工作法】
本章介绍了番茄工作法和GtG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帮助提高工作效率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有效工具。
番茄工作法通过将工作任务分解为25分钟的工作时间和5分钟的休息时间,可以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并增加工作效率。这种方法适合需要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的工作,也可以被应用于学习中,帮助自学者提高学习效率。
GtG方法则是通过反复在短时间内进行相同训练来提高效率,并养成良好的习惯。这种方法可以被用于提升健身训练的效果,也可以应用于学习和工作中,帮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使用这两种方法,人们可以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并养成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提升自己的生产力和工作效率。
这两种方法的介绍使读者能够了解如何通过简单的时间管理和行为习惯养成,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成果。通过应用这些方法,读者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时间,并提高自己的整体表现。
第5章 坚持下去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5 半途而废的人都在想什么
第5章节介绍了坚持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对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核心概念:
持续学习: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和挫折,在学习的道路上最关键的是持续学习,不断努力前行。即使面临瓶颈期,也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下去。
认识自己:学习不仅仅是获取新知识,还包括如何认识和克服自己的局限和缺点。要学会与自己内心的愚蠢和恶势力斗争,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这是学习过程中的另一种挑战。
适应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会经历到“新手好运气”和“中级瓶颈期”等阶段。要学会适应学习曲线的变化,坚持自己选择的学习方法和方向。
通过本章节故事中无知小子与老者的对话展示了一个人在学习道路上的困惑和挑战,同时对于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关键节点和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些核心概念和技能贯穿全书,构建起了学习和成长的整体框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情境和困难。
方法9 让自己无法偷懒【反向计划法】
这一章介绍了“让自己无法偷懒【反向计划法】”,通过设定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然后逐步调整目标以确保每天都无法完成,最终通过让失败变得积极一些逐步打破“计划无用论”的恶性循环。这种方法来源于日本YouTuber“新高等游民”的推特,利用人类的逆反心理和症状处方的治疗方式。
反向计划法适用于那些总是完不成计划,感觉自己做计划没有用的人。通过让计划失败变得积极一些,逐步改变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帮助人们实现学习目标。这种方法旨在利用恶性循环的自我增幅性,让小变化逐渐演变成大转变。
这一章的内容有助于读者理解如何通过反向计划法打破“计划无用论”的恶性循环,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逐步调整思维和行为,读者可以更有效地应对自己的懒惰和自我限制,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整体来看,本书通过各种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每一章节的内容都在帮助读者建立更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构成了整本书的核心内容。
方法10 让每日必做的事成为习惯的土壤【习惯杠杆】
本章介绍了“习惯杠杆”这一方法,通过选择一个已有习惯作为起点,将想要养成的新习惯与其连接在一起,逐步增加新习惯的执行时间,从而帮助养成更多有益的习惯。这种方法建立在普雷马克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强化原理来增加目标行为的频率。
这一方法的关键在于将新习惯与已有的习惯相连,借助已有的生活规律和习惯来帮助养成更多的有益习惯,实现逐步扩大和改进的目标。无论是有规律的生活者,还是生活较为混乱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已有的一点习惯作为“杠杆”,通过不断重复来养成更多的新习惯。
这种方法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养成学习习惯,还可以在其他方面的自我提升和生活管理中发挥作用。通过合理使用习惯杠杆,可以更轻松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建立更健康、高效的生活方式。
习惯杠杆方法的介绍将有助于读者理解如何利用现有习惯来辅助养成新习惯,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这一方法也为后续章节中关于学习日志、任务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实践性的指导建议,构建了整本书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方法11 从“停不下来”和“坚持不下去”的行为中总结规律【行为设计表】
本章介绍了如何通过行为设计表来总结“停不下来”和“坚持不下去”行为中的规律,并提供了具体步骤和方法:
选择目标行为和竞争行为:确定要增加或减少的目标行为,并找出与之相对的竞争行为。
评价目标行为和竞争行为:从诱因的多少、难度的高低、有无竞争行为、奖励或惩罚出现的快慢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利用竞争行为改善目标行为:根据竞争行为的特征,模仿竞争行为来改善目标行为的表现。
应用行为设计表的方法提高或减少目标行为的发生频率。
在介绍中指出,行为设计表的理论依据源于行为分析学,特别是ABC行为分析理论。通过分析先决条件、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可以改变行为的发生频率。随后介绍了强化/弱化原理和前因控制等重要概念,并提供了利用先决条件改变行为的六种方法。
通过本章的内容,读者可以学会如何利用行为设计表来分析和改善自己的行为模式,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自身的行为。同时,本章所介绍的方法和理论构成了本书更广泛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读者建立行为调整和管理的基础,以提高个人效率和生活质量。
方法12 明确自学的进度和自己当前的位置【学习日志】
本章介绍了自学的重要技巧之一——明确自学的进度和自己当前的位置。通过建立学习日志,可以帮助自学者记录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并进行定期回顾和反思。学习日志不同于日记,更像是航海日志,帮助自学者在漫长的学习旅程中保持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关键概念包括:
准备学习日志: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如纸质笔记本或手机应用,确保记录的持续性和便捷性。
写明学习目标:在学习日志开头明确列出自己的学习目标,包括要学的内容和学到什么程度。
确定记录方式:根据不同学习内容设定统一的记录格式,以便清晰记录和区分不同学习任务。
及时记录学习进度:学习后立即记录,避免遗忘或记录不准确。
定期回顾学习日志:定期检查学习日志的内容和进度,从中发现自己的学习状态和提升点。
通过这些方法,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监督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进度,保持学习的动力,和持续进步。最终,建立一个有效的自我监督机制,有助于自学者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前行态势。
在实际应用中,米尔顿·艾瑞克森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他通过自学学会了催眠治疗等内容,用自己的努力和不断记录学习进度,实现了重大的成就。通过建立学习日志,每个自学者都可以像他一样,在自学的航海中找到正确的航向,并持续取得进步。
第6章 营造学习的氛围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6 一个让人无法偷懒的环境要比坚定的意志更重要
这一章介绍了如何营造学习的氛围,强调了在社会关系中学习的重要性。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讨论了以下几个关键概念:
社会关系对学习的影响: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会关系会左右我们的知性、感情和意志。在学习过程中,他人的监督和支持能够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学习。
公开展示和外部机制的作用:通过在墙上展示目标或在网上分享学习计划和进度,可以帮助我们更有动力和纪律地学习,即使没有人看到也可以产生一种监督的效果。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有学伴或者交往亲密度不高的人也可以帮助我们维持意志力,每周向他们汇报学习进度,可以给自己带来压力和动力。
学习伙伴和讨论的重要性:和他人讨论学习内容能够帮助我们避免自以为是和学习错误的内容,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交流和互相纠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自学不孤单:自学并不是完全孤立的过程,学习是一个与知识和前人交流的过程,只有将自己与知识联系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自学。
这些概念强调了学习中与他人交流、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为构建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思路。在整本书中,每一章的主题都延伸和连接,构成了一套完整的自学体系,帮助读者建立自律、高效的学习习惯,提高自我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方法13 请他人介入比单靠意志力更有效【让他人来把关】
本方法提供了一种更有效地实现目标的途径,即通过让他人介入来激励自己并增强负责任感。关键点包括写一封承诺书,将任务交给常见面的人或发布到网络上,以及建立行动契约让他人来监督执行。这些方法能够比单靠意志力更有效地帮助我们坚持目标,克服懈怠。
在演示案例中,通过行动契约范例可见,将目标和奖惩机制结合起来,可以帮助我们更专注地追求目标。同时,强调了人是环境和状况的产物,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外在的环境和社会关系来支持自己的自学过程。
这种方法在整本书中是与自我控制、意志力以及目标设定等主题相互关联的。通过让他人介入来实现目标,不仅提升了自律和效率,同时也倡导了社会支持和互助,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整体上,本章节深入探讨了如何借助外部因素来激励自己,形成了整本书着力探讨的自我提升和学习方法论。
方法14 让见不到的人成为自己的老师【私淑】
本章介绍了私淑这种方法,即通过选择一个无法见面的人作为自己的老师,在私下里尊敬和学习他,从而进行自学和自我提升。私淑对象可以是历史上的伟人、作家、哲学家,也可以是虚构作品中的人物。通过私淑,可以让自己拥有无数位老师,从不同角度和智慧中获取启发和指导。
在私淑过程中,第一步是选择一个私淑对象并收集相关信息,了解他的生平、作品、思想等。这需要阅读他的著作、传记以及其他与他相关的资料,深入了解他的人格和行为方式。接着,需要随时询问自己的私淑老师——想象在特定情境下,他会如何思考和行动,以此作为自己的学习指南。
私淑与亲炙(与某人亲近地交往,并从中受到感化)是相辅相成的,可以从私淑过渡到亲炙,两者结合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成长和提升。私淑不仅仅是对一个实际存在的人尊敬和学习,更是学习者投影理想未来在某人身上后形成的一种幻影,是不断寻求进步和自我提升的过程。
通过私淑,学习者可以塑造一个虚拟人格,不断自问自答“如果是老师的话,他会如何行动、思考”,在脑中模拟老师的言行,加深对其著作和传记的理解。私淑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解决迷茫时的困惑,还能够激发创作灵感和勇气,促进个人成长和进步。
方法15 一起读书,形成知识共同体【共读】
本章介绍了共读这一学习方法,即多人一起读同一本书并在共读会上分享彼此的阅读内容和感想,形成一个知识共同体。共读可以防止中途放弃学习,并促进更深入的理解。文章提到了共读会的流程和优势,包括集体压力、共同探讨和知识互补等。如果无法找到共读伙伴,可以尝试自己开始读书并在网络上进行公开展示,以获得坚持下去的动力。
本章通过说明如何发起和参与共读活动,以及在无法找到共读伙伴时的应对方法,展示了一种提升学习效率和增加学习乐趣的方式。同时,通过延伸阅读部分提到相关人物和著作,进一步拓展了与共读相关的知识和背景。这一学习方法将有助于构建学习社群,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专栏 经济上不够宽裕的自学者可以做些什么?
本章涵盖了经济上不够宽裕的自学者可以利用的资源,主要包括图书馆和网络。通过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自学者可以免费借阅各种学术资料和工具书;同时,互联网也为自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教育视频、学术论文、慕课平台等。
在实际场景中,自学者可以利用图书馆的免费借阅服务,获取昂贵的学术书籍和工具书;在网络上寻找各种教育资源和视频,为自己提供学习支持;利用慕课平台学习高层次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自学者还可通过社交媒体和问答平台获取学习建议和互动交流。
这些资源和方法为经济上不够宽裕的自学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提升和学习目标。通过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自学者可以在不太宽裕的经济条件下,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整体上,本书的不同章节通过引导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和方法来进行高效学习,构成整体书籍的主题和目标。
第2篇 我们应该学什么
##### 自己来决定学习的内容
本章主要涵盖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决定学习的内容。通过案例讲述了律师兼美术史学家艾美·赫曼利用名画来提升听众观察力,并展示了自主学习对个人认知能力的提升。强调了自学者需具备的调查方法,如发现未知和查阅资料技能,以及如何利用公共图书馆和文献目录来获取学习资源。此外,还介绍了筛选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对于自学者学习的价值和必要性。
这一章节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学习内容和获取相关资源的方法,为后续学习和自学过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呼吁读者更加主动地获取知识和信息,不局限于传统教育体系,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技能。
第7章 找到自己想学的内容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7 把烦恼全部写出来
这一章节主要讨论了如何找到自己想学的内容。通过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强调了好奇心、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关键概念包括:
激发好奇心:好奇心是学习的动力,需要主动去探索、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写出烦恼:将烦恼写出来有助于转化为学习的契机,释放出更多的思考空间。
试错学习:通过尝试和错误,获取知识和经验,逐渐明确自己想要学习的方向。
这一章节贯穿了学习的重要主题,指导读者如何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且强调了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这些概念将为读者提供启示,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把握方向和目标。整体来看,这一章节与前面的章节一脉相承,帮助读者建立学习和成长的基础。
方法16 清点脑内的知识【知识地图】
本章介绍了一种名为“知识地图”的方法,帮助读者清点、整理脑内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所学知识。通过找到感兴趣的领域或课题,将相关内容写下来,并用方框圈出自己了解的项目,随后查阅相关知识,并用双层方框标注已查询项目。接着,通过将相关项目用线条相连,并反复查阅、连线,最终确定知识地图的内容,选择进一步了解的项目并用圆圈圈出,以便深入研究。最后,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项目,用圆圈标注,围绕该主题展开学习或研究。本节还介绍了川喜田二郎关于“探险”的概念,分为内省、回想、间接信息探险、直接信息探险等阶段,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如何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通过制作知识地图和进行探险,自学者能够更系统地了解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以实现知识的深度积累和应用。本节内容有助于读者提高学习效率和深度,培养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整体而言,本章构建了知识积累和自主学习的框架,并通过实例和案例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相关技能和方法。
方法17 用古代的雄辩术来自问自答【拉米提问法】
本章介绍了古代的雄辩术中的一种提问方法——拉米提问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某个事物或主题,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通过类别、种差、部分、定义、词源、反义词、原因与由来以及结果与衍生物等问题,我们可以深入探索并理解所学内容。提问是知识的起点,只有在追问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拉米提问法,我们可以系统性地构建问题,全面地认识事物,加深对知识领域的理解。这一方法适用于各个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探寻知识的深藏之处,拓展我们的认知边界。
方法18 知识的跨领域检索【NDC横向搜索法】
本节介绍了日本十进分类法(NDC)的应用,通过采用NDC横向搜索法,我们可以跨越不同领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这种方法类似于“主题阅读”,可以帮助我们从各个类别的书籍中提取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并进行比较和交叉参考。通过NDC横向搜索法,我们可以养成从多个角度来阅读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不再局限于一个特定领域的知识。
通过“主题阅读”和NDC横向搜索法的结合运用,能帮助自学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找到分散在各类书籍中的所需信息,从而提升自主学习的效率和广度。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拓展知识面,还能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有更多的思考视角和解决方案。
延伸阅读中提到了如何阅读一本书、Bernard Lamy、KJ法等相关概念和人物,展示了在不同领域中如何运用类似的方法和技巧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洞察。这些阅读和思考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复杂多样的信息世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能力。
整体来看,本节内容从分类法的运用入手,介绍了跨领域搜索信息的方法,强调了跨学科阅读对于自主学习和知识获取的重要性,展示了如何借助这些方法打开知识的大门,进一步完善自我学习的体系,是本书整体内容中的一环,为读者提供了更多成长和学习的思路。
第8章 找到资料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8 找到除了搜索引擎以外的其他武器
本章涵盖了如何在互联网中找到信息的技巧和方法,探讨了除了搜索引擎外的其他搜索方式。通过对比上层概念和下层概念的关系,引导读者如何更有针对性地搜索到符合自身需求的信息,提出了利用“提喻法”来扩展搜索范围和提高搜索效率的建议。此外,通过案例对比了通俗易懂的资料和专业性资料的优缺点,强调了知识的更新和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这些核心概念构成了在互联网信息搜索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帮助读者避免陷入信息混乱的困境,提高信息搜索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通过逐步学习不同层次的知识,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不断扩展自身知识面和见识,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整体上,这些概念和技巧为读者提供了在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论,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信息爆炸的挑战。
方法19 搜索前需要做的事【打磨关键词】
这一章节介绍了如何有效地选择关键词并进行信息搜索。首先,从辞典中收集适合用来搜索的词语或短语,关注意思相近的词汇;然后尝试搜索这些关键词,可以根据不同场景选择更专业或通俗的关键词;接着收集共现词和排除不相关的关键词,以进一步细化搜索范围;最后,介绍了搜索过程中避免受到“污染”搜索结果的方法,以及如何结合辞典和专业文献进行信息搜索。这些技巧可以帮助读者更加高效地从海量信息中找到他们所需的内容。通过精心挑选关键词和不断尝试,读者可以提高信息搜索的准确性和效率,让搜索结果更符合期望。整体而言,本章节展示了有效搜寻信息的技巧和策略,有助于读者在互联网时代更好地获取所需信息。
方法20 在不同层级的知识间自由穿梭【提喻查找法】
本章介绍了“提喻查找法”作为一种用某个事物的上层概念来查找相关资料的方法。通过找到自己想了解的事物,然后循序渐进地思考该事物所属的类别,并进一步将其归纳到更高层次的类别中,最终构建出一个概念层级链条。通过利用这种层级式的体系,可以有针对性地查找百科、辞典等工具书,了解相关知识。分类系统的构建和不断完善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它帮助我们在面对各种领域知识时能够有序地查找所需信息。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个主题的大概,还可以在需要深入了解某方面的情况下,通过查阅对应的下层概念资料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通过不断使用提喻查找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分类系统,从而扩展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在整本书中,这种探索性的方法不仅有助于个人知识的获取和整合,也有助于更高效地利用各种工具书和资源,提升信息获取能力。同时,通过对分类系统的了解和灵活运用,读者将更好地适应信息爆炸时代的挑战,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学习效率。
方法21 攀上巨人的肩膀【寻找相关文献】
本章介绍了如何通过起始文献的参考文献列表找到与之相关的文献,从而建立知识网络。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法:
找到文献引用的参考文献:通过起始文献中列出的参考文献,找到作者在写作时所参考的其他文献。
找到文献的引证文献:通过查找文献被其他文献引用或参考的情况,找到出版时间比起始文献更晚的新文献。
找到文献作者所撰写的其他文献:通过搜索文献作者的名字,找到作者撰写的其他文献,这些文献可能包含新的见解和研究成果。
这些方法有助于建立文献之间的联系,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领域内的知识体系,并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参考依据。在学术研究中,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借助他们的成果和观点,可以更快地获取知识、做出贡献。
通过寻找与起始文献相关的文献,并将其作为新的起点,不断重复这一过程,可以建立更为完善的知识网络,拓展研究视野。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学术研究领域,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帮助我们更好地获取信息和扩展认识。维护文献的准确引用和注明出处不仅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也有助于提升书籍的质量和延长传播的寿命。
方法22 调查研究的航海日志【调查日志】
本章介绍了如何通过制作调查日志来系统化地进行研究和学习。通过记录自己对某一主题已知和未知的内容,将未知内容转化为问题,并记录调查的全过程,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可以让我们不断深入了解某一主题,并最终破除“无知的高墙”。
通过尤金·加菲尔德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如何通过整理和提供科学信息、创立引文索引并推动文献计量学等领域的发展,展示了持续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性。
这些内容贯穿了本书的整体主题,从如何系统化地学习和调查、面对未知而不断探索、以及通过持续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知识面。通过记录调查日志,我们可以在整本书中观察到如何通过不断地了解已知和未知,来推动自己的认知升级和智识增长。
第9章 打开通向知识的大门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9 经典作品并不是写给我们看的
本章介绍了如何选择适合个人学习需求的书籍,以及五种寻找和选择书籍的基本工具:百科全书、文献目录、教科书、书籍和期刊文章。这些工具能帮助自学者更好地主宰自己的学习过程。同时,本章还强调了重要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如不要将选书全部交给运气,而应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以及通过调查研究和查找资料来获取知识。
这些内容有助于读者建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选择和利用书籍和其他学习资料,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同时,本章与前几章共同构成了整本书的框架,帮助读者建立起坚实的自学基础,逐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技巧。
方法23 第一类参考工具书【百科全书】——博识的可能性
本章主要介绍了百科全书及其在自学过程中的重要性。首先,指出了百科全书作为首要参考工具书具有的优势和使用方法。其次,详细讲解了如何寻找合适的百科全书以及使用方法,包括查阅、整理内容、和使用检索工具书。最后,强调了百科全书中包含的基础知识对于拓展自己的知识背景、学习新领域等方面的重要性。
百科全书作为自学者查阅资料的第一工具书,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不熟悉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知识。通过同时查阅多部百科全书、使用全文检索功能、渐进式检索等方法,可以高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深入拓展知识面。同时,将百科全书当作文献目录来使用,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来源。
整体而言,本章通过讲解百科全书的种类、查阅方法、利用索引、全文检索、渐进式检索、联想式查阅等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百科全书进行自学和拓展知识面的学习方式。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掌握百科全书的信息和知识资源,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方法24 第二类参考工具书【文献目录】——调查达人的赠礼
本章涵盖了查找资料的重要工具——文献目录。通过文献目录,我们可以寻找到领域内前辈们留下的知识财富,从而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更快速地获取所需信息。文献目录帮助我们定位所需资料的位置,避免盲目查找。
文献目录的种类包括“文献目录的目录”等,这些工具书能够指导我们在特定领域中的资料检索。通过这些目录,我们可以系统性地查找到符合需求的文献和资料。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日本国会图书馆的检索服务,World Cat等世界级文献检索系统,以及专门用于教辅书检索的工具书,如《学习参考书总目录》,来获取更多需要的资料和文献信息。
总之,文献目录是我们查找资料过程中的利器,是获取知识的捷径,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方法25 第三类参考工具书【教科书】——入门书、百科全书、文献目录三位一体,自学者的好伙伴
本章介绍了第三类参考工具书——教科书,它具有入门书、百科全书和文献目录三种功能,是自学者的好伙伴。教科书收录了学习中所需的各种素材,自成一体,适合用于正式学习某一学科。使用教科书时,应先查阅百科全书和文献目录,找到需要的学科领域,然后寻找相应的教科书。教科书一般会有详细的结构和介绍,利用其编写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教科书作为自学者的武器,是推翻经院哲学式教育的产物,聚集了学科领域的共有知识,为知识传承和研究提供基础。教科书种类繁多,而英文版教科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在日本,还有一些优质的系列教科书,如《温和学院派》、《有斐阁ARMA》和《写给学习者》系列,适合初学者入门。
此外,本章还介绍了第四类参考工具书——讲座书,详细介绍了讲座书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讲座书作为对学科领域研究成果的总结,对深入学习学科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自学者借助。
总体来说,教科书作为自学者的重要工具书,可以帮助自学者快速了解一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动态,引领他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结合百科全书、文献目录和讲座书等不同类型的参考书籍,自学者可以建立起丰富而系统的知识体系,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
方法26 遇见自己想读的书【书籍探索】
本章讨论了如何有效地寻找书籍以支持自主学习。介绍了通过关键词检索、按学科领域查找和偶然相遇等方式来获取所需书籍的技巧。指出了不同途径如网购、图书馆OPAC、实体书店、文献目录和图书馆咨询服务台等,可以帮助自学者找到需要的书籍。
同时,本章也讨论了书籍作为知识传承的重要性。解释了书籍作为信息稳固积累的特质,使得人类能够共享同时代及跨时空的知识。书籍作为经典作品的概念被阐释,强调了书籍对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最后,以雷·布拉德伯里的故事衬托,强调了书籍的意义在于保存着人们遗忘的事物,并能帮助人们重拾过去的记忆,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书籍作为知识和力量的源泉,拥有超越时空的价值,不仅滋养思想,还帮助人们重新发现和塑造自我。
方法27 赶赴知识的最前线【查找期刊论文】
本节介绍了如何获取和查找论文的方法,包括利用关键词在数据库中检索、按学科领域查找、利用论文书目信息检索、与论文作者联系等途径。重点强调了期刊对于自学者的重要性,期刊内容比书籍更新、多样化、详尽,且篇幅相对更短,使得读者能够获取最新和更全面的知识信息。期刊被描述为知识产地到读者手中的特快专递,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通过本节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如何利用各种途径和工具获取到自己感兴趣的论文,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独立思考能力。这些方法不仅仅适用于自学者,对于任何需要进行调研和获取专业信息的人也有很实际的指导意义。本节的核心概念是如何有效地查找和获取期刊论文,从而提升学习和研究的效率和质量。这些技能也是自学者在探索知识世界时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专栏 知识的生命周期
这篇专栏详细介绍了学术性知识的生产与流通的过程。学术研究作为新知识的最初源头,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地位。学术研究结果通过学会演讲和论文发表的方式被公开,其中同行评审是确保研究质量和可信度的重要环节。预印本网站则提供了及时公开尚未刊载的研究成果的平台。
文献综述和论文集对于了解特定研究领域的发展和重要论文起到指导作用。教科书和专业性百科全书则是将学科领域的共有知识传达给新一代研究者和学习者的重要工具。百科全书虽然内容简略且不易更新,但是其中的知识经过时间筛选后有较高的标准和经典性。
整体来看,从学术研究到学会演讲、论文发表,再到文献综述、论文集和最终的教科书、百科全书的阶段,构成了学术知识生命周期的完整流程。理解这一知识流通过程有助于了解知识的产生与传播方式,也能指导人们如何获取、评价和利用学术性知识。这一知识流通的过程如同一条河流,驱动着知识的持续发展和不断更新,架构起整个学术界的知识网络。
第10章 整理收集到的资料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10 成为速度最快的门外汉
本章介绍了整理收集到的资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使用目录矩阵表、引用矩阵表和要素矩阵表来快速获取和整理大量文献信息。通过建立这些矩阵表,可以帮助自学者更高效地获取和学习知识,避免盲目和低效地阅读大量文献。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建立这些矩阵表,可以快速梳理某个领域的关键词、主要研究方向、文献引用关系以及不同文献之间的观点和见解。这有助于自学者更系统地学习和理解所涉及的领域知识,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本章还深入探讨了阅读的不同方式,从点式阅读转变为线式阅读,再到面式阅读。指出了在学习和研究中,需要将不同文献联系起来,创造新的联系,并避免过于依赖单一的书籍或推荐。
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是自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帮助自学者更全面地了解和理解所学内容。通过建立矩阵表,可以提高自学者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促使其形成更深刻的见解和观点。
方法28 让多部文献一览无余【目录矩阵表】
本章介绍了使用目录矩阵表来整理和比较多部文献的方法。通过制作表格,将文献的标题、作者、章节目录等信息整合在一起,便于快速了解文献的内容框架。根据目录和章节概要,形成对文献内容的整体把握。随后,利用矩阵表标记相同或类似的内容,找出章节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发现需要重点阅读和比较的部分。同时,可以根据目录矩阵表的内容进行横向阅读多部文献,整理出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比较。
通过目录矩阵表的使用,读者能够系统地整理和比较多部文献,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阅读,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文献的内容。这种方法使得读者不再孤立地阅读每一本书或论文,而是能够将多个来源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最终,这种整理和比较的技能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用不同文献的观点和信息,提升自己的学习和认知能力。
方法29 把握文献之间的联系【引用矩阵表】
本章介绍了引用矩阵表的制作和应用方法,通过建立这样的表格,可以清晰地展示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帮助读者系统地理解和分析相关文献。通过填写文献标题、参考文献列表,摘抄文献内容,并按被引用次数排序等步骤,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献之间的关联和重要性。
在真实场景中,引用矩阵表可以帮助研究者分析文献之间的引证关系,发现经典文献,掌握研究和文献的分布,甚至帮助识别划时代性研究与衍生性研究。通过这种方法,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术领域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引用矩阵表的应用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系统化地对待文献调研,找出并探究研究领域内的关键信息和关系。
方法30 贯通式地阅读文献群【要素矩阵表】
本章介绍了如何使用要素矩阵表整理和分析文献的方法。首先,要素矩阵表的构成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当前收集到的文献来决定,其中包括作者、出版年份、研究目的等基本信息,以及更具体的要素如自变量、因变量、研究设计等。接着,通过从文献中找到这些要素,并填写到相应格子中,可以帮助整理文献信息。然后,对完成后的要素矩阵表进行解读,可以发现文献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指导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最后,要素矩阵表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阅读和整合文献信息,避免在众多文献中迷失,梳理思路,深化理解,获得新的发现。这种方法是整本书中关于文献整理和研究方法的重要环节,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工具和思路,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进行研究和学习。
第11章 对信息进行筛选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11 不要被那些“荒谬的知识”所迷惑
本章讨论了对信息进行筛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被错误或荒谬的知识所误导。通过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突出了自学的好处和挑战,强调了自学者需要批判性思维和对信息的谨慎评估。同时,强调了自学者可能遇到的陷阱,如陷入奇怪的思维方式或相信荒谬的理论。
对话中还涉及了识别和应对荒谬知识的方法,包括学会质疑、保持信念与事实相符、提高认知免疫力等。老者还提到了骗术和诈骗的原理与对策,与对抗荒谬知识的思考方法有类似之处。
最后,对话指出了书籍作为知识传递的重要途径,但也警示了“寄生书籍”的存在和如何识别和回避它们。强调了相信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以及应对信息变化的灵活性和谨慎性。
整个对话强调了理性思考、学会质疑、保持警惕和开放的学习态度对于有效筛选和应对信息的重要性。这些概念贯穿全书,构成了作者对认知方面的探讨和指导,帮助读者建立更加健康和全面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方法31 找出谣言的矛盾【时间层级矩阵表】
这一章介绍了如何使用时间层级矩阵表来辨别信息真伪的方法。首先,制作一个3×3的网格,纵轴和横轴分别代表不同的时间和层级。然后,在网格的正中间填入想要辨别真伪的事情。接着,根据事情的前后逻辑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填写其他各格中的内容。通过检查各格内容是否存在矛盾,再用0~100的数字评价事情的可信度。
这种方法有助于从不同时间和层级的视角审视事实,发现其中的矛盾或不合理之处,帮助辨别信息的真实性。这种思考方法也与TRIZ理论中的“九屏幕法”类似,能够用于产品策划等方面的问题分析。
通过本章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辨别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从不同维度来审视和评价信息的可信度,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整体来看,本章内容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思考方式,让读者能够更清晰、准确地辨别信息真伪,提高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方法32 让荒唐的主张暴露无遗【四格表】
这一章节主要涵盖了如何使用条件推断和四格表来分析怀疑或迷信的主张,以及如何避免系统1的直觉陷阱,转而使用系统2的逻辑和分析能力来做正确的决策和判断。通过案例分析迷信斯金纳箱实验中的迷信行为和对于减肥法、养生法、学习法的思考,强调了收集数据和进行对照研究的重要性。最终,建议在面对类似问题时要学会从系统1切换到系统2进行思考,以避免迷信和直觉的误导。这些概念和技能构成了本书关于批判性思维和逻辑分析的核心,并有助于读者理解和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决策和判断情况。
方法33 找出主张的根据【图尔敏模型】
本章介绍了图尔敏模型的基础概念和具体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识别和分析他人观点的主张、事实和理由,并将这些要素联系起来。通过理解和运用图尔敏模型,读者可以更好地评估和解构他人的论点,提高对信息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图尔敏模型的具体方法包括找出主张、事实、理由、依据、例外和限定词,以及寻找理由的佐证、考虑主张可能不成立的情况、对主张的可信度进行评价等步骤。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形成一张图来清晰地展示论点的构成和相关关系,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评估不同观点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此外,本章还介绍了图尔敏模型在日常生活中理性的研究背景和相关哲学思想,以及图尔敏模型与法律实践智慧的类比。通过学习图尔敏模型,读者可以更好地应用实践智慧进行思考和判断,在面对不确定情况时,尽可能做出合理的决策和论断。
整体来看,本章内容帮助读者建立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基础,为进一步探讨讨论技巧和辩论方法等主题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通过了解图尔敏模型的起源和应用,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理性运作和决策过程,提高自身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
第3篇 我们应该如何学习 关于学习方法的学习
本章主要介绍了学习科学的相关概念和方法,强调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如何深入理解知识和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通过对比人类和鹦鹉对“红色”概念的理解,说明了单纯的记忆与真正理解的区别。学习科学提倡采用类似专业研究活动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习者学到更深层次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本章还探讨了学习者可能面临的困难,如对学习机制缺乏理解和缺乏改变学习模式的主观意愿。最后,作者强调了更新学习观念的重要性,呼吁自学者关注认知科学和学习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以提升自我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整体来说,本章内容有助于读者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升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整本书中,本章为读者提供了认知科学和学习科学的视角,引导他们从更深层次理解学习,并为后续章节的自学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
第12章 阅读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12 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反复阅读
第12章主要涉及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多种方法来反复阅读以提升阅读效果。对话中展示了无知小子和老者之间对于阅读的讨论,包括网络信息碎片化、视频学习、书籍与视频的优劣以及如何培养阅读习惯等议题。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制作索引、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设定小目标等方式来改善阅读体验。如老者所言,透过多种方法反复读同一本书,提高在读书过程中获取信息和理解的效率。最终目的是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转变为一个更有成效的阅读者。
本章中的对话呈现出了对于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深入讨论,展示了在阅读实践中如何灵活应用这些方法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这些概念和技能将有助于读者提高阅读效率,深化对阅读活动的认识,并帮助其更好地与书籍内容互动。
整本书通过引导读者从阅读、学习、思考、处理信息等方面,逐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每一章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串联起知识体系,使读者获得系统全面的学习技能。第12章作为整本书结构的一部分,为读者提供了阅读方面的重要内容,是构成整体学习体系的重要一环。
方法34 不知不觉中就会用到的最快的读书方式【转读(Flipping)】
本章介绍了阅读方式中的“转读”(Flipping)技巧,即快速翻书的方法。通过快速翻书,读者可以快速地浏览书籍内容,以迅速获取书籍信息。转读可以在查找特定信息时快速定位,也可以在回顾整本书籍时快速浏览内容。这种阅读方式适用于册装书籍,使读者可以灵活地选择阅读内容的顺序。
转读的基本原则是目光聚焦在书页上,迅速翻页,不需要理解具体内容。同时,本章还介绍了搜读(Scanning)的概念,即在转读的过程中以快速扫描的方式寻找特定信息。
在现代社会,转读和搜读是常用的阅读技巧,可应用于各种场景,例如查找特定页面、快速回顾书籍内容、搜索电子文档等。通过练习转读和搜读,读者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和信息获取速度。
本章内容有助于读者了解如何快速翻阅书籍并获取信息,同时强调了转读和搜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些技巧为后续章节介绍的其他阅读方法提供了基础,构建了整本书中关于阅读技巧和策略的知识体系。
方法35 只读必要的部分【跳读(Skimming)】
本章介绍了跳读(Skimming)的概念和技巧,即通过筛选文本中必要的部分来迅速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跳读的方法包括阅读绪论和结论部分,以及中间各段落的开头第一句话,帮助读者快速获取信息并理解文本的要点。
通过跳读的方式,读者可以更高效地阅读大量文本,尤其适用于学术论文、教科书等结构明确的文献。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式对于跳读的适用性起着重要作用,论点先行的写作方式增加了跳读的实用性,帮助读者更快地理解文章内容。
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要站在作者的立场思考,注意文章中表达主观倾向和判断的词语,以帮助找出重要内容。通过练习跳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如学术论文和小说,可以加强跳读技巧并提高阅读效率。
这些技巧和理念为读者提供了更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并有助于加强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最终的目标是让读者能够更快地获取知识和信息,提升自己的阅读技能和学习效果。本章内容与整本书的主题延续,构建了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的基础,为后续章节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方法36 同文献对话【问读(Q&A Reading)】
这一章节介绍了使用问读的方式来阅读文献,以及针对《10万年的世界经济史》和伊本·西拿的阅读方法进行的案例分析。问读的方法包括将文献中的章节标题转换为问题,并通过寻找答案来制作摘要,这有助于快速理解文献的重点内容。伊本·西拿的阅读方法强调将重要但难以理解的部分转化为问题,以促进深入理解。此外,预读的步骤可以帮助读者在开始阅读前对文献的主题、主张和依据进行评估,从而决定是否值得深入阅读。
通过问读和其他阅读方法,读者可以更有效地理解和记忆文献内容,同时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掌握并应用不同的技巧和策略。这些技能有助于读者提高阅读效率,并更好地理解各种文献,从而积累更多知识和见解。
方法37 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限时阅读(Timed Reading)】
本章介绍了限时阅读(Timed Reading)的方法,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一本书或文献。这种方法的好处包括集中注意力、提高阅读速度、寻找要点、提高阅读效率等。通过限时阅读,可以帮助培养阅读习惯并提高阅读技巧。
适合限时阅读的书籍包括结构明晰、目录完备的书籍,而不适合限时阅读的包括需要按顺序阅读或者轻松读完的书籍。通过练习限时阅读,可以提高对各种文献的阅读效率和速度。
整本书《自学大全》贯穿着自学的理念和方法,通过限时阅读这一方法,读者可以实践快速阅读,并在短时间内抓住重点内容。限时阅读是提高自学效率的有效工具之一,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制定阅读计划,并在有限时间内阅读更多的书籍。
方法37 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限时阅读(Timed Reading)】
本章介绍了默读(Silent Reading)这一阅读方法的重要性和历史演变。默读是指不出声地阅读文章,达到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同时提高阅读速度和记忆效果。在过去,朗读是唯一的阅读方式,但随着默读的普及,阅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得个人可以独自享受阅读时光。
本章通过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说明了默读之于阅读习惯和效率的转变,以及人们在不同阶段对阅读方式的偏好和使用习惯。通过比较默读、朗读和指读三种阅读方式的效率和效果,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最后,本章提供了默读练习的方法和建议,鼓励读者通过实践来提高默读的技能,提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通过默读这种寂静的阅读方式,人们可以更自由地与书籍对话,摆脱了传统阅读方式的束缚,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和益处。
方法39 用最古老的阅读方法将知识刻入身体【朗读(Reading Aloud)】
本章介绍了朗读(Reading Aloud)这一最古老的阅读方法,其作用在于将知识刻入身体,帮助理解和记忆文章内容。朗读不仅是初学阶段的重要过渡,也可以在之后的教育中发挥作用。从古时私塾到现代教育方法,“诵读”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经典文章、语句等刻在身体里,形成条件反射。
朗读不仅在汉文教育中有应用,西欧教育中也有背诵和口头背诵的传统。朗读和背诵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思考和交流打下基础。实验表明,朗读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尤其对于注意力分散或疲劳时保持阅读理解能力有帮助。
此外,介绍了喃读的概念,即在阅读过程中将内心想法用声音表达出来。喃读比默读更有效,有助于记忆和理解。最后,本章提及了出声思考(Think Aloud)这一学习方式,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助于学习更快更深入。
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朗读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实践练习,帮助读者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整体来看,这一章节与书中其他章节贯穿主题,强调通过不同方式提升学习效果,构建起全面的学习方法论。
方法40 用手指来指引读书的方向【指读(Pointing Reading)】
本章介绍了指读(Pointing Reading)这一阅读方法,通过用手指或笔尖指着当前读到的位置,并沿着阅读的方向移动手指或笔尖来帮助阅读者集中注意力、避免遗漏内容、提高阅读速度以及加强理解。指读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阅读方式,被广泛运用于初学者学习阅读以及阅读理解困难文章的情况下。
通过指读,阅读者可以更好地跟踪阅读内容,减少阅读错误和遗漏,同时提高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当阅读者逐渐熟练之后,可以逐渐过渡到默读的阶段,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除了指读,本章还提到了古代使用的角笔文字方式来做标注和记录重要内容,增强阅读的深度和专注度。
最后,本章还提供了一些练习建议,可以帮助读者通过使用指读方法来提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以及和其他阅读方式进行比较和思考。通过这些练习,读者可以逐渐培养自己的精读(Close Reading)能力,更深入、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所阅读的内容。
整体来看,本章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从指读开始,逐步提升阅读的效率和深度,为日常阅读和学习打下基础。这也为后续章节关于更高层次阅读技巧和策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方法41 让读书与思考接轨【刻读(Marked Reading)】
本方法介绍了刻读(Marked Reading)的步骤和重要性,强调了在阅读过程中做标记、重复阅读和摘抄的作用。通过刻读,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书籍内容,并将其转化为个人的思考和知识储备。此方法不仅适用于学习阅读,还可以应用于写作和思考的过程中。
刻读作为阅读与思考接轨的方法,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书籍内容的印象,提高阅读效率和记忆力。通过做摘抄和制作自制索引,读者可以将书籍变成自己的“座右书”,随时查阅和回顾其中的内容。这种持续的学习和思考过程可以让读者与书籍内容形成更为深入的互动,并提升个人的认知能力和写作能力。
刻读与精读 Close Reading 相辅相成,精读强调深入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而刻读则着重于个人的标记和思考过程。通过将两种阅读方法结合运用,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消化书籍内容,提高学习和思考的效果。因此,刻读不仅是一种阅读方法,更是一种促进个人成长和思考深度的有效工具。
整本书将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串联起来,帮助读者建立完整的阅读体系和个人学习方法。每一章节都提供了实用的建议和案例,帮助读者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刻读作为一个重要的阅读方法,为读者提供了更深入思考和理解书籍内容的途径,为书籍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搭建桥梁。
方法42 引领我们走向精读的“辅助轮”【段落归纳(Paragraph Summarizing)】
本章介绍了精读的“辅助轮”——段落归纳这一重要方法。通过选择一部文献、给段落标序号、读完段落后进行归纳总结,并发现理解不够充分的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段落归纳不仅有助于从“通读模式”切换到“精读模式”,还可以帮助读者解决难懂书籍的阅读难题,并在自我监测中记录理解程度的提升。最终,精读的目的是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深度,让读者从阅读中得到更多的收获和启发。整体上,段落归纳作为精读的有效方法,可以帮助读者逐步攻破难题、提升理解能力,并实现对文献内容的更深入探究。
方法43 调动认知资源来跨越难关【抄写(Scribing)】
这一章介绍了通过抄写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通过抄写的方式,读者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个字、每个句子上,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抄写不仅让读者更加细致地阅读文本,还能够帮助记忆和加深印象。本节还提到了一些著名数学家对抄写的看法,强调了抄写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抄写不仅是把文字复制到纸上,更是一个深入理解和消化知识的过程。
从抄写到精读的过程,展示了如何将阅读的技能转化为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吸收。通过精读,读者可以更好地领会作者的意图,理解论点的逻辑关系,掌握文章的细节,并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收获。同时,精读还能够帮助读者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更深入的阅读感悟和见解。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整个章节强调了通过抄写和精读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为读者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方法44 运用所有的阅读方法来攀上精读的顶点【注释(Annotating)】
本章介绍了注释的重要性以及注释的具体方法。注释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还能让我们与历代阅读者对话,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注释,我们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知识财产,让思考和语言的转换跨越时空。此外,本章还介绍了利用Excel等软件制作摘要注释矩阵表的方法,将原文和其他相关文献内容整理在一起,帮助我们更系统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本章内容与前面章节所介绍的阅读方法有机结合,通过段落归纳、刻读、问读等方法的运用,可以更高效地进行注释。注释是阅读方法的最终阶段,通过不断地注释和思考,我们可以实现精读,达到更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同时,注释也是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重要一环,让我们在阅读、学习和思考中持续进步。
整本书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为目标,通过层层递进地介绍不同的阅读方法,帮助读者建立起系统完整的阅读体系。注释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承上启下,连接了前面章节所介绍的各种阅读方法,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阅读指导。通过学习本书所介绍的阅读方法,读者可以提升阅读效率和质量,不断优化自己的阅读体验,从而更好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方法45 用译读来做思考训练【铃木式六分笔记】
本章介绍了“铃木式六分笔记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提升译读外语的过程到精读的境界。这种方法关键在于将原文与解释原文所需的项目整理到笔记中的两页,并通过六个步骤来进行学习,包括将原文粘贴到笔记的第一部分、查找单词、短语和语法等内容、添加背景知识和事实、记录疑问和思考过程、编写译文以及最后将整段文字抄写下来。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激发思考,促进学习效果。案例中还提到了丘吉尔在英语写作方面成功的经验,他通过一个叫做“文章拆解练习”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基本英语结构,从而在写作能力上取得巨大进步。整体来看,本章所介绍的学习方法和案例展示了如何有效地进行精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这对于各个学科领域的深入学习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方法46 战胜逆境的摘要注释法【列宁笔记】
本章主要介绍了通过阅读文献并制作笔记的方式来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的方法。通过将文献内容归纳总结并结合自己的评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本章还介绍了类似于列宁笔记的方法,即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摘抄和评论,形成个人的学习笔记,进而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升级版的列宁笔记则在原有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加入注释和其他解读信息,形成一种更为系统化和综合的学习方式。
通过对历史名人如列宁、狄更斯、福泽谕吉等的阅读方法和经历的介绍,引导读者学习如何高效地进行阅读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时,介绍了一些重要人物如南方熊楠、丘吉尔等在自学过程中的经历,激励读者坚持学习,并向这些人物学习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本章还介绍了一些重要著作如《金字塔原理》、《新·数学学习法》等,为读者提供了更多深入学习的资源和思路。通过对这些案例和著作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本章所介绍的方法与技巧,并在实际学习中加以运用。整体而言,本章通过介绍不同人物的学习方法和经历,以及一些重要著作,启发读者积极学习,提高学习思维和方法。
第13章 记忆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13 记忆的管理比记忆术更重要
第13章“记忆”通过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展示了记忆的重要性及管理技巧。在对话中,老者指出,记忆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自我提升和理解知识。他强调记忆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帮助理解和应用知识。
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和信息种类的多样化,记忆管理变得比单纯的记忆术更为重要。现代人更注重长期记忆的管理,包括时间规划和信息的定期复习,以提高信息的保持和应用效率。
通过对话内容,我们可以理解到记忆是学习的基础,良好的记忆管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提升学习效果。同时,认识到记忆的本能特点和需求的变化是重要的,要灵活应对并通过合理的管理方法来增强记忆力。这些观点和技巧在整本书中贯穿始终,构建了学习的基础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方法47 通过记忆法的搭配来强化元记忆【记忆法组合术】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记忆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改变对记忆的看法。通过写下需要记忆的内容、评估记忆的损失与回报、选择适合的记忆法以及练习记忆,读者可以建立适合自己的记忆法工具箱,并充分发挥记忆在学习中的作用。
通过理解记忆与理解的关系,强调了记忆对于理解的重要性。改变对记忆的看法,制订记忆计划,并使用记忆法组合术可以帮助提升记忆力。最后,解释了一些存在的误解和“记忆神话”,并提出了记忆法组合术来帮助读者解放自己。这一章通过教授记忆技巧和方法,加深了读者对于记忆的认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应用记忆来辅助理解。
方法48 治疗记忆障碍时会用到的文章记忆法【PQRST法】
本章介绍了PQRST法,这是一种有效的记忆和学习策略。通过预读、提问、读、自我复述和测试等步骤,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阅读材料中的信息。PQRST法在欧美广泛推广,并且在治疗健忘症和记忆障碍方面也有应用。
通过一个应用实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如何运用PQRST法来处理一篇文章并记忆其中的信息,同时文章中也提到了PQRST法与其他阅读策略的对比和如何将其应用于治疗记忆障碍。最后,我们了解到PQRST法能够帮助阅读者更好地进行记忆编码,尤其是促使对语义信息进行深度处理,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通过本章内容,我们深入了解了PQRST法的原理和步骤,以及它如何帮助读者更有效地学习和记忆信息。这些技能和概念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本章也引出了阅读策略的理论基础和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学习和记忆过程中。整合这些概念和技能,读者可以建立起更为有效的学习和记忆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成果和提升记忆力。
方法49 学习前后的准备和巩固【预习地图&复习地图】
本章介绍了概念地图的制作方法及其在学习中的应用。概念地图是一种视觉化的学习工具,通过将相关概念标签连接起来,帮助学习者理清知识结构、增强记忆深度和理解能力。在预习阶段,学习者可以不参照教材先思考关键词,或参照教材提前了解目录,绘制预习地图以准备学习。在复习阶段,学习者可以不参照教材回忆学习内容,或参照教材检验并完善地图,以加深记忆和巩固理解。
概念地图的制作过程可以使学习者更加主动地构建知识框架,并在脑海中形成有机联系,促进综合思考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绘制概念地图,学习者可以更好地应用自身知识,并拓展新的认知领域,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扩展。
本章内容贯穿于整本书的学习方法之中,强调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和深度认知的重要性。概念地图作为一种跨学科的学习工具,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促进终身学习的实践。通过绘制预习地图和复习地图,读者将更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并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实现全面的学习能力提升。
方法50 源自古希腊的想象记忆法【记忆术(mnemonics)】
本章介绍了古希腊的想象记忆法,即记忆术,它是一种通过将需记忆内容与已知内容结合起来的方法。重点介绍了位置记忆法,即使用位置作为记忆桩与内容关联的技术。通过在脑海中想象需要记忆的事物,并将其与位置联系起来来提高记忆效果。
本章还介绍了记忆术的种类和想象方法,如位置记忆法、数字转换法和语音数字法等。提供了实际案例和改进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记忆术。
最后,总结了记忆术的历史,如其在古希腊时代的起源,文艺复兴时期的复兴,以及目录时代的兴起。说明了记忆术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并持续发展至今。同时,强调了传统记忆术方法的重要性和现代技术的应用,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记忆术的演变和应用。
方法51 使用模块化复习的记忆管理法【35分钟模块法】
这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学习时采用的35分钟学习模块法以及间隔复习法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其中,将学习内容、休息和复习结合在一个35分钟的时间周期内有助于加深记忆。间隔复习法则强调逐渐拉长复习间隔,以提高记忆效果。这些方法在各种学习情境中都很有效,并且研究已经证实了它们的可靠性。
此外,还介绍了概念地图与模块式学习法的结合,以提高学习效率。示例展示了如何将预习地图和复习地图与模块式学习法相结合,进一步优化学习过程。
结合实例和案例,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利用35分钟学习模块法和间隔复习法来提高学习效率,并如何结合概念地图进行更高效的学习。整体来看,这些内容构成了本书中关于学习方法和技巧的一部分,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学习策略和工具。通过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和延伸,读者可以逐渐建立起更完整的学习体系,帮助他们更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第14章 如何突破“不懂”的难关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14 和“不懂”一起踏上旅途
本章介绍了在自学过程中遇到困难和“不懂”时应该如何应对。关键点包括:
无法理解某本书或文章并不意味着自己愚笨,每个人都会遇到难懂的内容。
面对不懂的情况,可以选择简化教材或寻求辅助来帮助理解。
随着学习深入,可能会遇到没有适合自己水平的资料的情况,这时需要思考更多解决办法。
分类和找出自己不懂的具体问题是解决“不懂”问题的关键。
“不懂”是学习的起点,解决过程中需不断探索、尝试,并在失败中不断调整。
这些方法和原则可以帮助自学者更有条理、更有效率地克服学习困难,持续成长。通过定位和解决不懂的问题,自学者可以在面临困难时更有自信和动力继续前行。整个书籍通过讨论自学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构建一个系统的自学体系,使其能够更自信、更有效率地进行自主学习。
方法52 把思考的过程说出来【出声思考(Think Aloud)】
第52章介绍了“出声思考(Think Aloud)”的方法,这是一种在解题或阅读文献时不断用嘴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想法的学习技巧。这种方法有助于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录音并回顾,可以更好地发现思考的薄弱点,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即使解题顺利也建议回顾录音。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儿童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控制行动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对出声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方法的历史渊源和学习效果进行了说明。通过学习本章的方法,读者可以更好地利用出声思考来提升学习效果,尤其在解决困难问题或学习新技能时尤为有效。
最后,本章提到了在教室之外继续学习时的重要性,以及使用自言自语和与他人交流的方式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自学者也可以通过社会关系来提升学习效果,同时也介绍了可以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方式。建议读者实践本章提出的方法,并结合其他章节的内容进行学习,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方法53 即使遇到读不懂的内容也不再迷茫【“不懂”路线图】
本章介绍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内容时,如何通过“不懂”路径图来解决问题。首先,根据自身的理解状态(不明型、不定型、不能型),将问题划分为不同阶段;接着,根据路线图指导,分步骤进行解决问题的方式,逐步缩小解释的范围或者重新设定理解的语境;最后,不断推翻原有的理解、重新来过,并不断变更之前的假设,直到解决问题。
通过直面自己不懂的问题,并通过挑战、对抗、重塑、放弃原有的理解,最终能够获得耐心、独立思考能力和战胜困难的能力。这种在自学中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可以帮助学习者走出“不懂”的困境,不再逃避面对困难,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学习和自学中,将会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
方法54 把做过的题利用起来【不同的解法】
本章介绍了提升练习题学习效果的方法,重点在于重复练习,并通过不同的方式使学习过程更加高效和有趣。其中包括先做一遍题目,再重新做一遍并出声说出思路,给别人讲解题目或给自己讲解题目,不断重复解答问题以洞察解题思路和形成解题规律。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让学习过程更加高效且有趣。
案例:通过重新解答问题来洞察解题思路的故事中,计算机科学家罗伯特·W.弗洛伊德在解答复杂算法设计问题时,不断重复解答问题,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普遍规律。这种方法帮助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在领域中获得了图灵奖。这个故事突出了通过重复练习和总结规律来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性。
整体来看,本章介绍的方法是在学习中反复练习,并通过多种方式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这也是整本书中提到的自学方法之一,强调通过实践和思考的方式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建立在前文的学习技巧和方法之上,本章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更深层次的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5章 创造自己的自学方法
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15 以一名自学者的身份踏上人生的旅途
本章介绍了创造自己的自学方法的重要性,并通过无知小子和老者的对话展示了自学者在人生旅途中的成长和思考。关键概念包括:
自我认知和谦逊:避免邓宁-克鲁格效应,认识自己的能力界限,不高估自己,也不害怕承认自己的无知。
学习方法更新:随着知识和技能的积累,需要灵活调整学习方法,因为过去有效的方法未必适用于现在。
主动学习和自我决策:自学者需要主动寻找知识,检验学习方法,承担后果,不将责任推卸给他人。
坚持和失败:即使失败也无妨,人生的赌注只是自己的时间,随时可以重新开始自学。
本章将前几章介绍的自学方法与自学者的思考态度融合在一起,强调了自学者对知识的渴望和责任感。这些概念将有助于读者建立起良好的自学习惯,并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持续前行。整体来看,本章与前面章节相互关联,构建了自学者必备的技能和心态,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自学指南。
方法55 把自己当作一种学习资源【元笔记】
本章介绍了如何创建并记录“元笔记”,即从更高的视角记录学习的所见所学。通过“元笔记”,我们可以记录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反思自身的学习状态、思考学习方法等内容,持续改进和创新个人的学习方式。元笔记不仅是对学习过程的总结,也是对自身认知和行动的修正及改善,提高自学效率的重要工具。除此之外,元笔记还能帮助我们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使自己真正成为自己的老师,实现自主学习。通过元笔记的记录和整理,我们可以编写一本属于自己的《自学大全》,完善个人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借助元笔记来持续记录自己的学习体会、困惑、想法和创新,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体系。通过持续地记录和审视元笔记,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学习的方向和进展,不断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获得持久的学习动力和成长。通过本章介绍的方法和案例,读者可以清楚了解如何制作并充分利用“元笔记”,持续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效率。
第4篇 为自学打下基础
本章总结了自学过程中所需的工具和技能,强调了实践在提升自学效果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了语文、外语和数学三门学科的自学案例,突出了这些基础学科对于自学者的重要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获取外语资料和图书变得更加容易,英语成为国际学术交流的通用语言,数学作为一门学术语言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有应用。故事中的自学者展示了勇于挑战和不断尝试的精神,强调了自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每位自学者都会走出自己的学习之路,需要不断克服困难,勇敢探索,享受知识带来的成就感。这些故事为自学者提供了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坚定前行,开拓自己的学习之路。整体来看,本章强调了自学者需要具备的一种勇气和毅力,以及面对挑战时的乐观态度和探索精神。这些是自学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必需的品质,也是本书整体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学语文的几大要点
1 认识到自己阅读能力的不足
本章主要讨论了母语学习的重要性和挑战。首先,母语是我们从出生起就一直在使用的语言,但读写能力却是近几千年才发展出来的新技能。即使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存在功能性文盲问题,无法理解书面文字的含义,影响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本章还提到了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区别,以及学习书面语的重要性。虽然很多人在日常会话中感觉自己的语文水平足够,但在书面表达和阅读理解方面可能存在欠缺。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书面语是重要且有价值的,尤其对于自学者来说。
最后,本章还介绍了如何认识到母语水平的不足并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通过挑战自己阅读能力,面对难以理解的内容,以及逐步拆解阅读理解过程,可以帮助识别自身的学习需求。
这一章的核心概念是母语学习的重要性、挑战和如何激发学习动机。通过提高书面语能力,扩大学习资源和方法的选择范围,可以提升学习效果和深度,帮助读者更好地自学和掌握知识。整体来看,本章为接下来学习语文的大方向和关键点奠定了基础。
2 积累关联性比较强的词和概念
本章介绍了使用概念来思考的重要性以及概念在理解和表达中的作用。概念是从不同事物中提取出的共同点,通过概念我们可以观察现实、比较事物,并进行有效的论述和判断。概念之间存在联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关系网,丰富的概念网络有助于思考的迅速和灵活。此外,掌握词的搭配也是表达和理解的基础,建议通过多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来积累词汇和语言知识。
这些概念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无论是在个人思考、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与他人交流和合作时,都需要运用概念来分析问题、展开论述,以及理解他人的表达。同时,对词的搭配的掌握也是提高语言表达准确性和效果的关键。通过不断地积累和运用概念、词汇,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与他人沟通。整体来看,本章所介绍的概念和技能为后续章节中更复杂的思维模式和沟通策略打下了基础。
3 逻辑的本质是对话
本章重点介绍了阅读理解中推断和推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推断和推理能力提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通过阐述侦探推理小说中侦探们运用逻辑推理破解案件的过程,强调了推理思维和逻辑思维在阅读和理解过程中的重要性。
推理小说展示了人们在分析证据、对话交流、质疑反驳的过程中如何运用逻辑思维,这对于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也非常有启发意义。同时,本章提及了如何通过对话、辩驳和讨论来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无论是独自思考还是与他人交流,都可以加深对知识和信息的理解。
最后,推荐了《去吧!逻辑先生》和《完全积累式 面向儿童的逻辑训练习题》这两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对推断和推理的理解。这些技能不仅在阅读和理解文章时有所帮助,也在解决问题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非常有价值。整体来看,本章内容呼应了整本书主题,强调了文本理解与推理思维的重要性。
4 善意原则(Principle of Charity)
本章重点介绍了善意原则这一基本阅读理解原则,强调在理解他人的语言时需要将对方的话语当作“正确”和“合乎道理”来对待。善意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摆脱一词一义的思维定式,理解文章中词语的特有含义,及时发现并理解文章中可能存在的逻辑破绽或不充分的论据。
通过善意原则,我们可以在阅读时更加开放和包容,不断挑战和完善自己的理解,而不是陷入一成不变的思维模式中。此原则对于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拓展思维深度和广度以及改变对待语言和文本的态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善意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和表达,提高沟通效果,培养对于各种不同观点的尊重和包容心态。这些技能和概念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以及处理人际关系中都至关重要。
整本书通过介绍阅读和思考的方法、技巧以及重要原则,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阅读理解指南,帮助读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批判性思维,并有效应对各种知识和信息。每一章节都紧密贴合,构成了一部系统完整的阅读理解学习指南。
一名自学者的记录 语文
本章介绍了主人公作为一个不擅长语文的高中生,在现代文阅读方面遇到挑战的故事。主人公发现自己的语感和直觉总是出岔子,在现代文阅读考试中不及格。通过与老师胡村的交流和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主人公学习了如何进行自学、跳读、制作复习地图等学习方法。主人公通过阅读《现代文解读基础》等书籍,学习了在阅读议论类文章和小说时的技巧和要点,包括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分析文章结构等。最
自学英语(外语)的几大要点
1 卡托·罗姆勃的等式
本章介绍了学习外语的关键要点,强调了每日坚持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他人的质疑和阻碍,需要保持自信和坚定的态度。通过卡托·罗姆勃的案例,展示了成功自学多门外语的经验,并提到了一个类似学习时间模型的等式,将学习的促进因素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强调外语学习者需要的是激发学习热情的守护者,而非最佳的学习方法。学习外语需要克服恐惧和质疑,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整个章节通过实例和案例,让读者理解了外语学习的复杂性和挑战,强调了信心、意志力和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同时,引用了相关的学术文献,为这些经验分享提供了理论支持,为读者提供了更丰富的认知。整体上,本章节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综合性的外语学习指导,并将在后续章节中进一步展开外语学习的技巧和策略。
2 不会半途而废的刷墙式学习法
本章介绍了如何将保持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性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方法中,以达到更高效的学习效果。通过刷墙式学习法,可以将学习外语的过程更有效地拆分和处理,避免一次性学习过多内容而导致学习困难。
通过按照步骤学习文字和发音、先掌握单词再进入语法、阅读会话和课文、仔细研究语法讲解、多次巩固记忆和理解内容等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有条不紊地学习外语,提高学习效率和坚持学习的体验。
案例中提到了日本江户时期学习西方医学技术的例子,强调了在没有老师和教材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刻苦学习掌握外语的重要性。这启示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克服困难并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
整体来看,本章讨论了如何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和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来学习外语,为读者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学习效果和保持学习积极性。这些技能将在后续章节中得到进一步强调和运用,帮助读者建立全面的学习框架和方法论。
3 使用儿童辞典和百科全书作为外语教材
本章介绍了使用刷墙式学习法学习外语的方法,即通过阅读儿童辞典和百科全书来提高语言水平。通过初级教材的学习,可以逐步转向阅读简单的儿童辞典,如《图解字典》等,以扩大词汇量和阅读能力。随后可以逐步挑战更复杂的儿童辞典和百科全书,如《DK儿童图解字典》和《柯林斯第一学校词典》,来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理解。最终,阅读《我的第一本百科全书》等百科全书,可以帮助巩固和扩展知识。
通过这种渐进式的学习方法,学习者不仅可以提高外语水平,还可以扩大知识面和阅读能力。这种方法适合各种语种的学习者,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书。整体而言,这种刷墙式学习法可以帮助学习者系统化地提升外语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4 在会话和闲聊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本章介绍了在英语会话中最基本的三句话,并称之为“鲵鱼长式英语”。同时,还介绍了如何进行“small talk”(闲谈)来构建人际关系。推荐了一些教材和参考书籍,如Carolyn Graham的Jazz Chants系列、Common American Phrases in Everyday Contexts以及Function in English等,帮助学习者掌握英语会话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和句型。此外,还提及了修辞学在公共演讲中的重要性,推荐了Stephen Lucas的《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和Jess K. Alberts的《Human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等相关教材。
这些内容串联起来,帮助读者从基本的英语会话技巧学习起,逐渐提高到构建人际关系、深化会话内容甚至进行公共演讲等更高级的交流技能。通过不同层次的学习和实践,读者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英语交流能力,使其在各种场合都能够自信、流畅地进行有效的沟通。整体上,这些技能和概念构成了英语交流能力的基础,并为读者在学习英语和提升交流技能的道路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名自学者的记录 英语
这篇故事讲述了一个大学毕业后工作多年的主人公,在学习英语方面屡次尝试却未能坚持下来,感到自卑和焦虑。通过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新的学习方法书,并重新点燃了学习的动力。
主人公通过学习动机图和学习路线图,思考了为什么要学习英语以及如何制定学习计划。主人公利用上班路上的时间,选择Simple English Wikipedia中的文章来阅读和听力练习,采取跳读和注释的方法来强化学习效果。主人公还向学长求助,请求其成为自己的“收件人”,以此增加对学习的责任感。
最后,主人公重新绘制了学习路线图,选择了经济学辞典和经济学百科全书作为阅读材料。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主人公逐渐重拾学习的信心,展现出为了梦想不断努力奋斗的决心。
这个故事涵盖了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制定、利用碎片时间学习以及寻求他人支持等核心概念。通过主人公的经历,读者可以深刻理解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和计划坚持学习,实现自己的目标。整个故事通过展示主人公的变化和成长,向读者传达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勇于突破困难的精神。
自学数学的几大要点
1 世界上不存在数学的母语者
本章介绍了数学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数学作为一种人造语言,通过证明来正当化所表达的内容,并且能够跨越不同时代和文化来传达观点。数学的广泛应用使得知识的世界变得更加广阔,未来会有更多的学科和领域应用到数学当中。
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学会用数学来“读写”是非常有用的,因为掌握数学可以增加我们利用的知识资源。与自然语言不同,任何人都有可能掌握数学,因为数学并没有母语者,只要进行有意识的练习,任何人都能够掌握数学。
这一章提到的概念和技能有助于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强调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这些概念和技能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核心概念,并为后续章节介绍更复杂的数学内容做好准备。整体来说,这一章提供了数学在学科和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为读者建立了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2 停止想象,开始动手
这段文字强调了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在本书中,我们通过不同章节的介绍,帮助读者建立对数学基本概念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整个书籍中,我们首先介绍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数字、运算符号以及基本的代数和几何知识。接着,我们深入讨论了代数学中的方程、函数和图形,以及几何学中的几何形状和空间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调了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以及数学推理的重要性。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建立起对数学问题的形式化思维方式,不再仅仅依赖直觉和感性认知,而是能够通过严密的逻辑推导和推理来处理复杂的数学问题。同时,我们也提到了计算机代数系统等工具的使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总的来说,本书涵盖了数学学习中的关键概念和技能,帮助读者逐步建立起对数学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为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读者将能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提高数学能力,并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 迟到的理解
这段内容总结了数学入门书可以分为“理解类”和“解题类”两种类型。在学习数学时,理解和解题是相辅相成的过程。理解类书籍帮助我们理解数学的概念和原理,而解题类书籍则帮助我们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在学习数学时,先通过解题类书籍来提高解题能力,然后再通过理解类书籍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这段内容还提到了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学会解题才能更好地去理解”。通过实践解题,我们可以培养数学思维和提高解题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指出了在“会解题但不理解”的情况下,转化心中的憋闷感为动力,驱使自己去加深理解。这种态度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习数学时持续进步。
整体来看,通过理解类和解题类书籍的结合运用,在数学学习中找到平衡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学习效果和成就感。这种方法论在书中的阐述和案例中得到了深入的展示和说明,为读者提供了有效的学习路径和策略。
4 数学书都是从“结尾”开始写起
本章介绍了数学书的典型编写形式,通常采用“先写定理,再写证明过程”的方式,这种顺序与我们日常经历事物的顺序相反,使得学习数学时产生隔阂感。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通常是从具体出发,逐步推导出抽象的一般规律,而数学书却是从定义或公理出发,通过证明推导出定理,这些定理本身又是抽象的一般规律。
提出了应对这种编写形式的建议,即将数学书的叙述顺序“颠倒过来”,通过先关注定理的应用、解决什么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确认相关内容。同时,推荐一些数学类百科全书和指南,以及了解定理提出者及其背景,甚至研究数学史,有助于按照“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理解数学概念。
最后,以《分析教程》为例,展示了如何引入数学史和通过微积分的历史发展来讲解概念,帮助读者理解为何数学书采用这种逆向思维的编写形式。这种方法有助于消除读者对数学书叙述顺序的困惑,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演绎过程并将其内化消化。
5 掌握证明过程的读写能力(literacy)
本章主要讨论了数学中的证明问题。数学的证明过程通常基于推理规则,从已知的定义或定理出发,推导出新的定理。通过理解和掌握证明的技巧和方法,人们能够获取数学知识并融会贯通,即使没有创造力也能理解数学的正确性和意义。书籍《证明的阅读与写作:数学思维过程入门指南》提供了帮助人们提升证明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该书通过将证明手法和数学家思维方式进行分类,提炼出证明的“语法规则”,指导读者如何写出和阅读证明。重点介绍了前进后退法,即在进行证明时不仅按照顺向推导,还要反向推导,以更高效地找到证明路线。
反向推导在数学证明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通常并不在最终的证明过程中反映出来。意识到这一点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学证明,避免将证明过程看作是天才的伟业。通过掌握证明方法的总结和技巧,可以提升数学证明的读写能力,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一名自学者的记录 数学
这个案例讲述了一个主人公在高中文科毕业后被录取到一所私立大学经济学专业的故事。面对自己在数学方面的薄弱,主人公感到困惑和焦虑。通过制作学习路线图、绘制可能的阶梯、1/100计划法、填色式学习日志等方法,主人公逐步找到了学习数学的有效策略。从选择合适的教材、利用授课音频和制作学习日志来跟踪学习进度,主人公逐渐克服了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主人公通过抄写、铃木式六分笔记等方法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断解题和复习,加深对数学内容的掌握。最终,主人公重新绘制学习路线图,找到了补习高中数学和学习经济数学的有效路径。
这个案例涵盖了学习路线规划、有效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资源和学习日志的应用等核心概念。通过主人公的经历,读者可以了解如何面对数学困难,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利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克服挑战。整个案例贯穿了对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展示了如何通过持续努力和有效方法提高数学学习能力。这对读者在面对学习困难时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这样的案例在本书中起到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作用。每一个技巧或方法都在实际情境中得到展示,并连贯地构成了整个故事,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学习指导和启示。通过这样的案例展示,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书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以及如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整个书籍的架构通过一系列连续的案例,帮助读者从不同角度全面理解学习方法的实际应用,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成效。
后记
通过本书,《自学大全》,作者展示了自学这一过程其实是一个与前人对话、与网络共同学习的过程,体现了知识共享与合作的重要性。书中强调了自学并非孤独的过程,而是需要借助众多资源与他人的帮助,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考方式。作者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向读者传递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我提升的执着。
此书内容丰富,涵盖了实用的自学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融入了对知识的敬畏与感悟。作为一名“读书猴”,作者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书的启发,加入到探索知识的行列中,成为一个永不停歇的学习者。
在整本书中,作者通过案例、经历和观点的呈现,向读者传达了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重要。通过对前人学者和图书馆的致谢,作者展现了对知识传承和共享的尊重与感恩。《自学大全》不仅是一本关于自学的指南,更是一部承载作者情感与信念的作品,鼓励读者在自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汲取知识的力量。
整本书的结构安排恰当,由浅入深地介绍了自学的方法与技巧,同时贯穿了作者的个人体验和感悟,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解概念,获得灵感,并融入到自学的乐趣之中。通过读书猴的文字,读者可以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追求的价值,激励自己在不断学习中追寻更高的境界。